伊朗采购中俄装备,美国在中东的防务垄断将被打破!

近日,有伊朗议员证实,伊朗购入了中国红旗-9B防空系统,并等待苏-35批量交付。伊朗此次的装备采购,防空系统选择中国,战机选择俄罗斯,并非是心血来潮,而是步步为营的现实需求。

2023年,伊朗就已确认将采购苏-35战斗机,而首批两架战机已于去年完成交接并列装。当时俄军深陷俄乌冲突的乌东战场,急需伊朗无人机支援,双方达成了以武器换援助的交易,伊朗以优惠的条件锁定了这批战机。

在接收苏-35之前,伊朗空军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未添置过新的战机,其现役的机群已经出现了老化问题。所以对于这样的机会,伊朗空军便牢牢抓住了此次机会。

同时,今年以色列对德黑兰的空袭让伊朗空军的问题暴露无遗,战机虽然升空,但面临雷达落后、导弹失效等问题。

另外,伊朗空军战力几乎青黄不接。彼时,伊朗急需快速补全防务漏洞,而中俄装备恰好能够对接其最迫切的需求。

展开剩余76%

伊朗在防空上选择中国红旗-9B,主要是因为性能适配。以色列F-35的隐身优势是伊朗防空的最大痛点,而红旗-9B的反隐身能力能够精准破局。

红旗-9B配备的H-200双波段雷达可以通过长波穿透隐身涂层,再结合战机尾流、红外信号和蒙皮接缝反射,在300公里外锁定目标。而且它的冷发射技术能够让拦截时间大大缩短,单套系统可以跟踪、拦截多个目标。这些性能指标不仅优于伊朗现有的防空装备,甚至比俄军的S-400更具稳定性。

更关键的是,红旗-9B的适配性已经得到了验证。在卡塔尔、埃及引入后,均实现了对以色列空域的有效监控,迫使以军F-35起飞之后需要主动关闭雷达绕行。

对于伊朗而言,选择这一款经过实战检验且能够快速融入区域防空网络的装备,比冒险尝试未经检验的系统更加稳妥,能够快速进行补位。

歼-10C在印巴空战中一战成名,实战成果非常优异。此次伊朗未选择歼-10C作为战机,主要是因为歼-10C的价格过高。

同时引入歼-10C,还需要从零建构中式空战体系,需要修建专用的后勤基地,培训飞行员和维护工程师,还需要采购配套的霹雳-15空空导弹,总投入超过了伊朗的预算。虽然今年伊朗的国防预算有所增加,但大部分的资金主要倾斜于国产装备研发,外购的预算仍然有限。

对比之下,苏-35不仅单价更低,而且还能够复用伊朗现有的俄式装备的后勤体系,成本优势比较明显。另外,俄罗斯和伊朗的战略同盟关系也让军售无需顾虑第三方的干预,交付更有保障。

虽然中式的防空和俄式的战机能够满足伊朗的短期需求,但是装备体系的混搭可能会带来一些短板。俄式战机与中式红旗-9B的指挥控制系统目前无法直接对接。

红旗-9B发现F-35之后,需要通过传统的无线电或人工传递情报,再由苏-35进行航线拦截。整个流程耗时较长,而F-35的巡航速度达到了1.6马赫,很可能快速脱离拦截范围,从而看得见而打不着。

不过,这一短板仍然有补救的空间。伊朗此前在无人机和弹道导弹协同中已经有了技术基础,曾经自研过数据融合接口,可以尝试将第三方数据作为中转站,实现防空系统和战机的基础情报共享,能够满足基本的作战需求。

对于伊朗而言,短期内虽然要承受协同不足的风险,但仍然能够通过技术改造逐步优化,仍是可行的路径。

此前中东的防务市场基本由美国长期垄断,爱国者防空系统、F-35战机基本是中东国家的唯一选择,美国也借此掌控着区域安全的话语权。而红旗-9B的出现,打破了这一格局。

埃及引入之后,雷达覆盖了以色列的全境,压缩了F-35的活动空间。卡塔尔部署后,补上了波斯湾防空缺口。伊朗若再列装,中式防空系统将进一步削弱美国防空装备的市场主导地位。

印巴空战中,红旗-9B拦截了印度的导弹,还实现了A锁B射C导的协同作战,甚至拦截了俄制S-400发射的导弹。这种实力让中东国家看到,除美俄之外,还有更适合的防务选择。这意味着中式装备将通过跨国家协同,进一步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力。

反观美国的区域影响力,正在被逐步稀释。美国F-35因为红旗-9B的反隐身能力,需要加派电子战机护航,作战成本陡增。俄罗斯虽然靠苏-35、米格-29来维持战机的市场份额,然而其防空装备已显颓势,无法与中国竞争,这让中东安全领域的防空装备实现了多极化发展。

伊朗的选择并非是终点,而是起点,其后续可能还会进行调整或购买更多的中国的武器装备,这对其他中东国家具有明确的示范意义。

在大国博弈中,通过多元的装备组合来实现战略自主,伊朗这种方式既避免了成为美国的附庸,又能够精准对接自身的需求。这种思路正在被更多的国家认可,也为建立一个更平衡、更多元的中东安全格局产生着深刻影响。

发布于:湖北省